相关链接

网络运行

首页 - 网络运行

网络运行

计算机网络中心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地质研究所网络信息平台和超算运行等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网络中心的网络运行、超算维护等服务隶属于信息中心。

1、数据计算

数据计算组最初是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第四研究室的一个计算组(数学模拟地质计算组)。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在余震不断发身发生的情况下,利用丹麦产的VRIAN620/100准确地计算出发震地点。1985年由科学院地质所分出一部分,组建成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成立了计算机中心。设备主要从美国DEC公司引进较为先进的VAX11/780小型多用户计算机及CALCOMP公司大型绘图仪、数字化仪、高速打印机等外部设备,为当时的科技人员提供了快速的数据计算环境。

2008年建成的灾情与地震动力学模拟仿真(超算)系统为我所广大的科研人员进行大型实验、模拟计算及数据存储提供高性能计算和存储平台。该系统采用惠普高性能刀片架构,高性能集群系统(HPC Cluster),现有计算节点128个,其中80个linux计算节点,48个windows计算节点。每个节点8G内存,2个CPU,每个CPU四个内核,节点间用千兆以太网互联,其中32个节点用infiniband互联。集群系统目前安装配置了MPICH、并行fortran编译器、并行C编译器等软件,共有存储空间80T,计算速度可达到5万亿次/秒。


灾情与地震动力学模拟仿真(超算)系统

2、网络运行

目前的网络中心主要是从1997年起发展起来的,当时地质所上互联网是通过扩频微波进行通讯的,1999年12月建成了256K 带宽的帧中继电路。近几年来,研究所逐步加大了对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研究所网络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覆盖范围也由过去实验楼的部分房间有信息节点逐步发展到整个实验大楼,网络运行质量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网络环境更加优良。


网络中心机房

整个研究所网络主要采用了核心―汇聚―接入的分层结构,核心交换机与汇聚交换机之间采用千兆互联,汇聚交换机与各楼层接入交换机之间采用千兆互联。主干网络布线采用室内/外多模光纤或单模光纤,楼层内水平线缆和桌面接入使用超五类双绞线。为了提高研究所网和国际互联网之间的互访速度,出口带宽进行了扩增至45M。新的网络系统全面支持IPV6,并完成了我所地震信息服务网络系统与我国下一代IPV6互连网的连接。

目前网络中心管理着具有2个骨干节点、近400个接入信息点。为用户提供网络信息浏览、信息发布、电子邮件、域名解析、文件下载、IP电话、视频会议等网络服务。


地质研究所门户网站

研究所网络还拥有完善的的安全防范体系和安全监控体系,形成了集病毒防护、入侵检测、漏洞扫描、邮件过滤及防火墙于一体的网络信息安全检测系统,规范了上网用户管理,实现研究所网络上网流量的全面监控和垃圾邮件的有效过滤,有效地抑制了非法用户的侵入和对网络构成的攻击,保护了我所网络的安全可靠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