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始之问:缘起性空下的万物本然与解脱之路  人类对“万物如何开始”的追问,贯穿了文明的始终。从神话中的“神创论”到哲学中的“第一因”,从科学的“大爆炸假说”到宗教的...

无始之问:缘起性空下的万物本然与解脱之路  人类对“万物如何开始”的追问,贯穿了文明的始终。从神话中的“神创论”到哲学中的“第一因”,从科学的“大爆炸假说”到宗教的...

来源:雪球App,作者: 交易记录人,(https://xueqiu.com/8509772360/337947753)

人类对“万物如何开始”的追问,贯穿了文明的始终。从神话中的“神创论”到哲学中的“第一因”,从科学的“大爆炸假说”到宗教的“原初存在”,我们始终试图为万物的起源寻找一个确定的起点。然而,当我们沿着这条“溯源之路”不断追问,却往往陷入更深的迷雾——若存在一个“第一因”,它为何存在?若万物由“无”而生,为何“无”能生“有”?

佛教的“缘起性空”智慧,为这一永恒之问提供了超越性的解答。它并非给出一个新的“起点”,而是从根本上瓦解了“起点”本身的逻辑根基,引领我们从“执迷于起始”的困局中解脱,直面万物本然的实相。

一、破“第一因”:万物本无绝对起点

传统思维中,“万物如何开始”的潜台词是“存在一个最初的、独立的创造者或原初物质”。但佛教以“缘起法则”直指其矛盾:若万物依赖因缘而生(缘起),则任何“第一因”都无法独立存在——它必须依赖其他条件才能生起,否则便是“无因生”,违背缘起法则;而若它真能独立存在,则说明万物无需因缘即可生灭,又与“缘起”矛盾。

因此,佛教以“无始”描述宇宙的状态:因果链条如环无端,没有第一个环节;时间如长河奔涌,没有“最初的一滴水”。万物始终处于“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动态相续中,所谓“开始”,不过是因果之网中一个被标记的节点,而非真实的起点。

这一洞见不仅否定了“神创论”的逻辑漏洞,更揭示了人类认知的局限——我们习惯用“线性时间”和“实体因果”理解世界,却忽略了万物本质是“相互依存”的流动。

二、假有与性空:万物的“开始”只是因缘的幻相

在世俗层面,我们确实观察到万物“生灭”:种子发芽成苗,胚胎发育为生命,星体诞生又湮灭。但这些“生”并非从虚无中突然创造,而是因缘的暂时聚合;“灭”也非彻底消失,而是因缘的重新分解。

以一朵花为例:它的“生”需要种子(因)、阳光、水分、土壤(缘)等条件具足;当这些条件离散,花便“灭”。但花的“生”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旧有因缘(如种子)转化为新形态(花),并与其他因缘(如昆虫传粉)结合;其“灭”也不是“消亡”,而是花瓣落入泥土成为新种子的养分,继续参与因果循环。

佛教称此为“假有”——万物看似真实存在,实则是因缘的暂时显相,没有独立的“自性”(固定本质)。既然“性空”(无自性),万物的“开始”便不可能是“自性”的必然显现,而只能是因缘推动的假象。就如梦境中的“黎明”,看似是“一天的开始”,实则是意识流动的投影。

三、无始无明:轮回的本质是“执迷于开始”

众生为何执着于“万物有开始”?根源在于“无明”——对“缘起性空”的根本无知。

无明并非某种“最初的错误”,而是与轮回同步显现的迷惑状态。正如梦境中的角色不会意识到自己在做梦,沉溺轮回的众生也不知“万物本无生灭”,误将因缘和合的假相执为“实有”(我执),误将假相的生灭执为“真实”(法执)。于是,我们为“生命的开始”焦虑(如追问“我从哪里来”),为“事物的结束”痛苦(如执着“失去”),在因果之流中不断投射新的“开始”,却从未看清“开始”本身的虚幻。

佛陀在《楞严经》中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 这里的“无始”,并非时间长度,而是指“迷惑的状态”本身没有独立起点;一旦觉悟“真心”(空性),轮回的“开始”与“结束”便如梦幻泡影般消解。

四、超越追问:在当下体认“无始”的自由

佛教的终极智慧,不是给出“万物如何开始”的答案,而是引导我们放下对“开始”的执着,在当下体认万物的本然。

日常中,我们可以通过观照具体事物的生灭(如一杯茶的冷热、一次呼吸的出入),了知“生”是因缘的聚合,“灭”是因缘的离散;通过觉察“我执”的投射(如“我的事业必须成功”“我的生命必须永恒”),明白“我”亦是因缘的产物(父母、教育、环境等),从而放下对“独立起点”的执着。

更重要的是,《金刚经》告诉我们:“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时间本身是妄识的产物,“开始”与“结束”皆不可得。修行的关键,便是安住于“当下”——不被过去的“开始”束缚,不被未来的“结束”焦虑,如实观照此刻的因缘流动。

结语:无始即无终,空性即自由

“万物如何开始”的问题,本质是人类对“确定性”与“安全感”的执着。佛教“缘起性空”的智慧揭示:万物本无“开始”,亦无“结束”;所谓“开始”,不过是因缘的幻相;所谓“解脱”,不过是看清这一幻相后的自在。

当我们不再被“开始”的迷雾遮蔽,空性的明月便会朗照当下——这既是万物的本然,也是修行的终极归趣。正如《华严经》所言:“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月现前。” 无始无终的因果之流中,我们本自具足的清净觉性,从未迷失,亦无需寻找。

相关推荐

比利时队世界杯阵容身价:德布劳内8000万欧,库娃6000万
盔甲鸟怎么样,好的话写配招
365体育直播

盔甲鸟怎么样,好的话写配招

📅 07-09 👁️ 751
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葡萄牙6:1大胜瑞士,拉莫斯上演本届世界杯首个帽子戏法;摩洛哥点球3:0淘汰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