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知识百问(三)

1.如何判断地震谣言和误传?怎样对待地震谣传?
(1)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或离奇的传说,如某地要沉为大海等这些不没有科学根据的“地震信息”纯属地震谣言。
(2)传说某外国机构或某专家权威人士提出的“预报意见”,这种通过非正规渠道,不符合国家关于地震预报规定的信息不可相信。
(3)传说地震震级很大(8级、12级等)或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十分具体(如某日、某时、某区、某村或几点几级等),这种脱离科学实际、脱离当前预报水平的信息都应视为谣言或误传。
  对待地震谣传:不相信、不传播、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2.什么是地震直接灾害?什么是地震次生灾害?地震灾害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地震直接灾害是地震的原生现象,如地震断层错动,以及地震波引起地面振动,所造成的灾害。主要有:地面的破坏,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滑坡、泥石流等),海啸、地光烧伤等。
  地震次生灾害是直接灾害发生后,破坏了自然或社会原有的平衡或稳定状态,从而引发出的灾害。主要有: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瘟疫等。其中炎灾是次生灾害中最常见、最严重的。
  地震灾害破坏程度,除了与震级大小有关外,还与震源深度、距震中远近、震中区的地质条件、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人们的防震搞震意识、应急措施和预报预防程度等有关。
 
3.为什么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而且地震时破坏的程度都比较严重?
  我国地处世界一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山——地中海地震带)之间,有些地区就是这两个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受它的影响,我国地震活动不仅频度高,强度大,而且地震活动的范围很广,几乎全国各省均发生过强震。据统计,我国大陆地震约占世界大陆地震的三分之一;本世纪以来全球大陆7级以上强震,我国约占领35%,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我国地震时破坏较严重,是因为:首先,在我国发生的地震大多数强度比较大,且绝大多数又是发生在大陆的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大都在于20公里以内。其次,我国许多地区,如台湾、华北北部,四川、云南、甘肃、宁夏等都处于地震的多发地区;约有一半城市位于烈度7度或7度以上地区,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处于7度或7 度以上地区的达70%;北京、天津、太原、西安、兰州等均位于8度区内。第三,经济不够发达,广大农村和相当一部分城市建筑质量不高,抗震性能差,抵御地震的能力低。

4.哪里地震最频繁
  如果看到一张地球表面前图并标有地震频繁地区时,你会发现一条波浪起伏般缠绕地球的“带子”。这条带子几乎完全不触及一些地区,但他所到之处定是地震频繁发生区。
  日本是世界上地震频率最高的国家。一年之中天天有地震。当然,其中大多数只是小小的地震,毫无破坏性。另一个地震高发区是地中海区域。与此相反,美国新英格兰地区,从千万年前的冰河期以来至今从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
可以这样解释,地球各地的地壳不同。有些地区的地壳从未稳定过,有一个“断层”,断层就是指地壳岩层的断裂处。断层所在之处,岩层与岩层之间靠巨大的摩擦力挤在一起。这种摩擦产生的能量被转换为岩层的振动。当这种振动能够传播出数千公里时,你可以想象得到,这属于最强烈的地震,它正是由沿着断层线的地块移动而产生的。断层两侧或产生相对上下运动,或产生前后的纵向运动。
  地震发生后,地球表面的变化大多能在断层线上看到。断层线中感到振动最强烈的地区为“震中”。如果震中在一个城市附近,破坏将极为严重。建筑物的倒塌,埋在街道下的煤气干线断裂而引起的大火等等,常常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地震带往往就是近代火山活动区域。这是因为那里的地壳尚未进入稳定期。

5.我国两次成功临震预报
  临震预报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不准确的预报,给人们造成心理恐慌,扰乱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但突然降临的大地震,对毫无准备的人们来说,将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所以,我国在新疆伽师地区的两次准确预报震惊了世界。
  1996年底,国家地震局对1997年地震趋势预测时,曾将新疆伽师地区划为重点危险监视区,3月初地震专家们根据欧亚地震带中西段7级地震活跃、1997年以来我国西部中强地震频度之高为多年来所罕见、伽师地区地震序列衰减过猛、各项前兆异常指标突出并参考当地以往地震活动特点等,预测伽师震群仍将持续,有可能再次发生5至6级、甚至6级左右地震,特别是3月20日至4月13日的时间段尤为严峻。当4月1日至4日接连发生3次4级以上地震后异常平静,5日晚地震分析专家提出 1周内伽师震区将发生5至6级地震,并随即向当地县委紧急汇报,立即采取减灾措施,通知各乡检查防震工作,要求群众切不可住入危房,从而大大减轻了4月6日两次地震袭击造成的灾情,取得显著的减灾实效。
  新疆西部边陲克孜勒柯尔克孜自治州及喀什地区历来就是我国著名的地震高发地区之一,著名的地震有1895年的塔什库尔干 7级地震、1902年的阿图什8.2级地震、1944年的喀什西南7级地震、1955年乌恰两次7级地震为首的震群、1974年阿克陶西7.3级地震、1985年乌恰东南7.4级地震之后又发生6.8级地震领衔的震群、1996年3月阿图什以东还发生过6.9级地震等。值得注意的是,1961年4月1日起伽师东部相继发生以6.7级、6.8级地震为首的震群型地震,直至该年底尚未停息,持续时间长达9个月以上。
  新疆西部位于帕米尔山东侧,处于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的西北向北突出部位,昆仑缝合带与兴都库什缝合带向北形变,区内构造非常活跃,既有反映欧亚板块向南俯冲的东西向活动断裂,又有北西向右旋、北东向左旋的活动走滑断裂,应力高度集中,地震频繁,复发周期较短,强震时有发生,灾害较重。所以准确的地震预报显得尤为重要。

6.南北极从没发生过地震
  在地震史上,地球的南、北极地区还从未发生过任何级别的地震,这一奇异的地质现象一直是地质学界的一个未解之谜。
  美国的科学家经过30多年的观测研究认为,巨大的冰层是造成南极大陆和北极的格陵兰岛内陆地区没有发生过任何地震的主要原因。据多年观测统计,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的冰雪覆盖面分别达到90%和80%,且冰层厚度大。由于冰层的压力,其底部几乎处于“熔融”状态,同时由于冰层面积大且份量重,在垂直方向产生强烈的压缩,而这种冰层形成的巨大压力,与地层构造的挤压力达到了平衡,因而不会发生倾斜和弯曲,所以分散和减弱了地壳的形变,因而南北极不可能发生地震。


7.地震的类型

  地震俗话说就是地动。是什么原因引起地震的呢?古代,人们对地球知识缺乏了解,以为人们脚下的大地是驮在一条大鲸鱼的背上,鲸鱼累了要翻身,便造成了大地震动。也有的说是“大地发怒”是对人的“抱复”等等。科学家告诉我们,地震不过是地壳急骤颤动的自然现象。由于引起地壳震动的原因不同,可以把地震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
  构造地震是由于岩层断裂,发生变位错动,在地质构造上发生巨大变化而产生的地震,所以叫做构造地震,也叫断裂地震。我国和世界上发生的绝大多数地震都属于这种地震。构造地震的震源深度通常多在60公里以内。大致70-300公里深的地震,称为中深源地震。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直到700公里左右的,称为深源地震。震源在深处的一切地震带通常与远离南美洲及亚洲海岸线的太平洋深海海槽的走向相合。科学家们现在认为,海槽是地壳几块庞大移动部分相互碰撞、彼此积压的所在位置的标志,挤压相持一时期后,岩石开始变形,当岩层变形超过它所承受的最大限度时,就会突然发生断裂错动,从而产生地震。这种看法是一种比较能说服人的见解。
  不久前,美国加州地层研究学院的一位科学家提出地球表层经常出现的强大风力,可能是诱发地震的重要动力之一。在1986年9月及1987年10月,加州南部地区先后发生过几次4.5级的中度地震。这几次地震发生前,这位科学家对该地区风力变化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监察及记录。他发现,每当地震前的4-6个星期内,地震区都出现了一连串异乎寻常的强烈高气压,导致加州海岸附近数百里的太平洋上产生强风。他认为,这些高气压及强风引发了地震。不过,这只是一家之言。
  由于火山爆发而引起的地震叫做火山地震。这种地震是与爆裂式火山的猛烈喷发同时发生。他是由火山爆发时所引起的能量冲击,而产生的地壳振动。火山地震有时也相当强烈,如喀拉喀拉火山爆发时引起的火山地震,激起海浪高达30米,竟把150公里外的雅加达市的墙窗震裂。但这种地震所波及的地区通常只限于火山附近的几十公里远的范围内,而且发生次数也较少,只占地震次数的7%左右,所造成的危害较轻。
  陷落地震往往是由洞穴的崩塌所引起的。例如,在石灰岩发育的喀斯特地区,溶洞的偶尔崩塌或大块岩石坠落,都可以造成小地震。盐丘和松软地层经地下水冲蚀后,也能发生塌穴。这种地震发生的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次数的3%左右,震级很小,影响范围有限,破坏也较小。
  有时在人为条件下,也可能引起陷落地震。例如地下矿体被采掘后,使周围的岩石失去支托,往往会引起崩塌而形成地震。这种地震有时也能造成灾难性的破坏。这种现象,在加拿大和南非等国家,特别是煤矿中常有发生。


8. 气象异常与地震

  一场罕见的大暴雨过后,人们往往担心会不会发生地震。也许你会问,难道暴雨和地震也有关系吗?当我们翻开历史,就会发现这样一些事实:唐山大地震前一年,震区下了一场极为少见的大暴雨;内蒙和林格尔强震前两年,下了一场雨量达600毫米的特大暴雨,邢台大地震前二年多,以震区为中心发生了特大洪涝。虽然也有相反的例子,但诸如此类的现象出现,使得人们很自然地把气象异常与地震紧密联系在一起。
  为什么气象异常与地震有关呢?科学家在室内实验发现,当岩石被水浸后,由于物理化学作用,其强度大为降低。后来在野外进行人工注水和抽水的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当抽水时,随着断层面逐渐缺水,岩石强度不断加强,地震活动水平也随之下降到几乎停止;再注入水后,随着岩石间隙水压的断层蠕动复苏,地震重新活跃起来。看来地震发生的可能,确实与降水有关。
  除此之外,地震来临时的气象异常现象还包括风、云、雷、雪等等。美国的一位科学家近十年来的研究工作证明:每当地震前的4-6个星期内,地震区都出现了一连串的强烈高气压,导致加州海岸附近的太平洋上产生强风,他甚至认为,是这些高气压和强风引发了地震。
  日本的一位作过奈良市市长的健田忠三郎能根据天空中的云彩预报地震。1978年3月6日上午,这位市长正在参加一次记者招待会,他指着天上云对记者说:“这就是地震云,不久会有一次强烈的地震震动日本广大地区。”结果,就在第二天,日本附近的海里发生了7.8级地震。根据空中云彩的形状、颜色预报地震在我国也有过记载。1935年成书的宁夏《隆德闲置》就明确写着:“天晴日暖,碧空晴净,忽见黑云如缕,宛如长蛇,横亘空际,久而不散,势必地震。”虽然人们对地震云一有的持怀疑态度,但实践中根据地震云预报地震的成功率还是相当大的。
  更值得注意的还有“热异常”和“大气浑浊”现象,尽管季节不同,地区有别,许多地震前都出现特别闷热、爆热等与当时季节不协调的气温。震前的“大气浑浊”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这些异常现象可以用地震前后出现的“地气”加热效应和污染效应来解释。根据一些“地气”的]测定表明,其中成分很复杂,并因地而异。其中往往带有颜色和气味,造成大气污染;还含有大量吸湿性的、带电的气溶胶。它通过本身携带的热能和含有的大量二氧化碳形成“温室效应”而引起“热异常”。
  气象与地震的关系,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课题。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气象因素认识的深化,必将成为预报地震的一个手段。

9.动物预报地震
  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市万籁俱寂,一片宁静,整个城市正在沉睡之中。谁也没有料到,一场灾难正在向这个城市袭来。1时,2时,当3时42分到来时,突然,大地发出了可怕的怒吼,城市激烈地摇晃起来,震惊中外的大地震爆发了。
  看来,人们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灾难的降临,甚至连一点预感都没有。可是事后人们回忆震前的动物行为,就不能不令人感到惊奇。
  就在这次地震的前一天,7月27日上午10点钟,唐山地区滦南县王东庄的一位农民,在棉花地里见到大老鼠叼着小老鼠跑着,小老鼠依序咬着尾巴,排成一串跟着。7月25日上午,抚宁县徐庄,有人发现成百只黄鼠狼从一堵古墙里倾巢而出,大黄鼠狼有的背着小的,有的叼着小的,向村里转移。当天傍晚,又有10多只黄鼠狼围着一棵核桃树打转。7月26日和27日,黄鼠狼又陆续向村外转移。那几天黄鼠狼不停地嚎叫,很不安宁。
  昌黎县有一家养了二三百只鸽子,唐山地震前一两个小时,鸽子全部飞出窝,把主人和邻居都闹醒了,大家出来看究竟是怎么回事,随后又进屋睡觉,但刚一躺下,大地震就发生了。
  唐山市殷各庄有一条狗,临震前那天夜里,就是不让主人睡觉,主人一躺下,它就进屋来咬,主人把它赶跑,上床睡觉,它又进来咬了主人一口,主人拿起棍子出房门追打,刚出去一会儿,大地震就发生了。另外家禽和大牲畜前都有异常表现。那么震前动物为什么会发生异常反应呢?地震源以什么信号刺激了动物?动物又以什么感觉器官接受了这些信号?这些问题至今还是一个谜,尚未搞清楚。有的人认为,地震前,震源区的岩石在强大的地震应力作用下,发生着强烈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同时产生声(机械振动)、光、电、磁和热等物理现象。地震前所产生的超声波和次声波,人们听不到,但对有些动物来说,它们却听得非常清楚。地光是地震的一种前兆现象,地光耀眼夺目,五彩缤纷,它对动物可能是有刺激的。美国地球学家埃弗恩丹认为,一是某些动物对地磁场的微小变化很敏感,所以发生震前异常行为;另一是很多动物的听力比人强得多,它们能听到频率极高或级低的声音,因而震前发生反常行为。对动物与地震关系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只能作为预报地震的参考,只有结合其它地震的前兆现象,加以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总之,动物在地震前为什么会有异常反应还是个谜,有待于深入研究。

10.地球的归宿
  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从它诞生之日起,到现在已经有46亿年了。地球今后的命运怎样?能够象现在这样永远存在下去吗?这是人类最为关心的问题。任何事物都有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地球也不能例外,地球将来也有一天要消亡的。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是太阳系家族中的一个成员,所以,地球未来的命运与太阳的命运息息相关。只有太阳能够维持目前的这种活动水平,地球基本上就不会有变化。但是,太阳能把目前的这种状态维持下去吗?如果不能,将会发生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又会给地球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在本世纪30年代之前,人们都觉得太阳也象其他炽热的天体一样,终究有一天会冷却下来。太阳能是来源于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即4个氢原子核,合成一个氦原子核,一克氢转变成氦所释放的能量,等于15吨煤燃烧所释放的热量。在这种热核反应中,大约每秒有6.3亿吨氢转变为氦后下沉到太阳的核心部分,另有460万吨左右的氢转化为辐射能向外倾泻。既然是这样,太阳上进行热核反应的氢等元素就会越用越少,目前太阳所产生的巨大能流就会变成涓涓细流,最后总会枯竭。随着这种情况的发生,太阳也会逐渐冷却下来变成橙色,再变成红色,光度也越来越昏暗,最后终于熄灭。
  与此同时,地球也会因此慢慢冷却下来,越来越多的水将冻结起来,两极地区也会扩展出去。最后,就连赤道地区都会缺少足以维持生命的热量了。整个海洋将冻结成一块坚冰;空气也会液化,随后还会冻结成固体。到那时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不复存在了,包括我们人类在内。在此以后,冰冻了的地球(还有它那些行星伙伴)还会绕着熄灭了的太阳运转数不清的年头。根据科学家们的计算,太阳的热核反应足以维持100亿年,所以今天的人类不必为此担心。不过,即使是真的如此,地球还是会作为太阳的行星而存在。
  本世纪30年代,科学家进一步了解了太阳内部热核反应的秘密,认为地球等不到冷却的那一天就可能化为灰烬了。随着太阳能不断向外辐射,太阳上的氢会越来越少;而由氦构成的核心会越来越大;中心温度也会越来越热,同时太阳开始膨胀,表面积迅速增大,温度相对变低。这时,太阳将变成一个表面温度较低,体积巨大,密度很小,颜色发红的红巨星。太阳变成红巨星的时候,体积巨大,密度很小,颜色发红的红巨星。太阳变成红巨星的时候,体积大的惊人,可以吞下水星,熔掉金星,地球将被考焦,最后化为灰烬。这时,地球作为固体行星的历史就算到了头。
  在太阳变成红巨星之前,地球上的人类会设法躲避被太阳(红巨星)烤焦的灾难,而移居到其他星球上去。因为那一天的到来至少还有80亿年的时间,在这样漫长的时间里,人类总能找到一颗适于自己居住的行星,也能制造出星际间来往的交通工具。因为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

11.地震的中长期、短期和临时预报
  所谓地震的中长期预报,就是指地震中期预报和地震长期预报。对某地几年至几十年内,甚至上百年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预报,叫做地震长期预报。对某地几个月至几年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预报,叫做地震中期预报。对某地几天至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预报,叫做地震短期预报。对某地几小时至几天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预报,叫做临震预报。
  地震中长期预报,特别是地震长期预报,主要目的是预测出可能发生的地震的地区、时间范围和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烈度,并作出某一地区的地震趋势分析。
  短期预报,特别是临震预报,要求迅速、纪实、准确地确定发震的地点、时间和震级,以便在强烈地震到来之前,采取必要的坚决的预防措施。
  短期预报要以中长期预报为基础,而临震预报又是在短期预报的基础上进行的。不过,地震预报工作一环扣一环,要严格区分开也是不可能的。

 

地址:北京市德胜门外祁家豁子 邮编:100029
电话:(010)62009001 传真:(010)62009001
电子信箱:web@eq-igl.ac.cn
@2000-2007 www.hztaoqing.com 365娱乐游戏平台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单位备案号 京ICP备05071570号